【軍訓進行時·精彩瞬間】
定格熱血青春 高光不容錯過
迷彩與朝陽共舞,汗水與笑容交織。嘉興市秀水高級中學2025級高一新生軍訓正如火如荼進行中,鏡頭下的少年們用挺拔的軍姿、嘹亮的軍歌、默契的協(xié)作,譜寫著青春最動人的序曲。
班級合照:
方陣里的集體榮光
鏡頭定格的瞬間,四十多張年輕的臉龐在陽光下熠熠生輝。統(tǒng)一的校服勾勒出蓬勃的朝氣,略顯生澀的軍禮里藏著對集體的歸屬感。從陌生到熟悉,從拘謹?shù)讲⒓,班級合照不僅是軍訓的紀念,更是青春同行的第一份約定。
高一(1)班+高一(2)班
一二聯(lián)盟,如虎添翼,
鐵血精英,誰與爭鋒。
高一(3)班+高一(4)班
三班四班,信仰如磐,
千錘百煉,沙場亮劍。
高一(5)班+高一(6)班
五班六班,鋼鐵之團!
同心協(xié)力,勇奪桂冠!
高一(7)班+高一(8)班
七班八班,并肩作戰(zhàn)!
驕陽無懼,勇往直前!
高一(9)班+高一(10)班
九班十班,攜手并肩!
號令如山,奮勇爭先!
高一(11)班+高一(12)班
十一十二,勇往直前;
青春飛揚,超越極限。
高一(13)班
一三一三,非同一般;
猛虎下山,氣勢非凡。
高一(14)班
十四十四,凌云壯志,
頑強拼搏,超越自我。
高一(15)班
十五十五,英姿威武,
團結拼搏,勢如猛虎。
高一(16)班
高一十六,熱血鑄就;
百舸爭流,無限錦繡。
高一(17)班
青春十七,永不言棄,
團結奮進,永創(chuàng)佳績。
高一(18)班
十八十八,意氣風發(fā),
拼搏向前,不負韶華。
高一(19)班
職普2班,實力非凡,
頑強拼搏,超越極限。
高一(20)班
職普3班,銳不可當,
技壓群芳,鑄就輝煌。
高一(21)班
職普4班,順揚乘帆,
天道酬勤,我們能行。
站軍姿:
烈日下的青春剪影
“兩腳跟靠攏并齊,兩腳尖外分約60度……”教官的口令在操場回蕩。身影如松,紋絲不動,汗水沿帽檐滑落,在校服上洇出深色印記。少年們凝望前方,眼中灼燒著挑戰(zhàn)極限的堅毅,更躍動著超越自我的渴望——原來成長,始于每一次咬緊牙關的站姿。
敬禮:
最赤誠的青春致敬
右手迅速抬起,指尖輕抵眉梢,掌心向前微傾——這精準的弧度,承載著軍人的莊嚴。少年們向國旗敬禮,眼中閃爍的,不僅是軍人的崇敬,更是對責任與擔當初萌的領悟。這標準的軍禮,便是青春獻給祖國最赤誠的誓言。
跨立:
鋼鐵陣列里的青春姿勢
左腳向左橫跨半步,腳掌與肩同寬的距離里,藏著隊列的密碼。兩手在腰后交握成拳,左手腕被右手穩(wěn)穩(wěn)扣住,小臂繃成筆直的線條。這不僅是軍人的基本姿態(tài),更是青春學會“整齊劃一”的第一課。
汗水順著脊椎滑落,后背的衣料漸漸貼緊皮膚,但沒有一人擅自調(diào)整姿勢。當整個方陣的影子在地面連成整齊的網(wǎng)格,少年們終于明白:所謂成長,就是在紀律的框架里,站成彼此最堅實的依靠。
這個看似簡單的動作,是迷彩青春寫給集體的第一封家書——用挺直的脊梁作筆,以大地為紙,寫下“我們”而非“我”的序章。
停止間轉法:
方寸之間的青春轉向
“向右轉——”教官的口令像鋒利的裁紙刀,瞬間切開隊列的寂靜。右腳跟碾地的脆響里,身體如被無形的線牽引,以左腳掌為軸旋出90度弧線。校服下擺甩出扇形弧度時,少年們突然發(fā)現(xiàn):轉體的方寸之間,藏著軍人的精準與決絕。
跑步走:
青春賽道上的集體沖鋒
當教官喊出“一!二!三!四!”的口號時,少年們突然找到了共鳴的頻率:腳掌踏地,漸漸匯成洪流;手臂擺起,如同折扇開合般整齊;連喘息聲也在晨光里織成一片潮汐。
汗水在睫毛上凝成鹽粒,視線里的跑道開始晃動,卻沒人敢放慢腳步。當整個方陣如出鞘利劍般刺穿晨霧時,他們終于懂得:所謂青春的速度,從來不是孤軍的沖刺,而是萬千腳步同頻躍動時,那震徹大地的心跳。
唱軍歌:
聲震云霄的青春宣言
“當那一天真的來臨,放心吧祖國,放心吧親人,為了勝利我要勇敢前進!”食堂前的空地上,歌聲響徹云霄。跑調(diào)的高音、破音的嘶吼、忘詞的窘迫,都被淹沒在激昂的合唱里。少年們漲紅的臉頰上,分不清是夕陽的余暉還是熱血的溫度——原來青春的歌聲,不需要完美,只需足夠滾燙。
休息間隙:
迷彩帽下的歡歌時光
教官一聲“休息十分鐘”,緊繃的神經(jīng)瞬間松弛下來。樹蔭下,有人忙著給隊友倒水,有人哼起了小曲,還有人模仿教官的口音,逗笑全場。汗水未干的臉龐聚在一起,衣服上的汗?jié)n成了最酷的勛章。這些細碎的歡笑,正是軍訓里最甜的滋味。
迷彩終將脫下,
但這段烈日下的記憶會永遠鮮活。
當少年們回望軍訓時光,會記得:
滴落的汗水、沙啞的軍歌、顫抖的雙腿;
更會記得:
那個咬牙堅持的自己,
那群并肩作戰(zhàn)的伙伴,
以及這個夏天,
用熱血與青春寫就的——
最耀眼的成長序曲!
文字:吳 燕 圖片:顧恩廷
編輯:金惠芬 一審:包玉蘭
二審:鄭軍亮 終審:蔡文祥